多做0.01,“小学徒”也能卓尔不凡,2023年“最美职工”潘阿锁为上海老房加梯实现关键技术突破

   2024-03-22 undefined147小编330
核心提示:潘阿锁(左)正在调试设备。 (受访者供图)老楼加梯,难在地基。先挖一个基坑,安装师傅猫腰入内,黑漆漆洞口压力陡增。上海爱

潘阿锁(左)正在调试设备。 (受访者供图)

老楼加梯,难在地基。先挖一个基坑,安装师傅猫腰入内,黑漆漆洞口压力陡增。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电梯研发部副部长潘阿锁想了一招:在结构柱支架安装阻止底座,将摆臂内壁孔中固定安装的连接扣与闸线相连,让闸线与限制摆臂转动的松闸扳手连接,松闸扳手成了控制“上下开关”的按钮,既保证了基坑内师傅们的安全,又使电梯井道底坑深度降低了50%以上。这项发明,使老房加梯有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。

“五一”前夕,潘阿锁被授予2023年“最美职工”称号。“荣誉催人奋进,但只是开始。多做0.01,每件小事都做到卓越不凡。”从小学徒成长为大工匠,他靠的是肯钻研与不服输,跑遍上海一个又一个电梯施工现场,耗费8年带领团队实现超高速和层间距可调节双层轿厢智能电梯的突破,迄今实现了40余项电梯技术攻关与创新。

“多做一点不会吃亏”

潘阿锁小时候就喜欢捣鼓机械装置:拆下自行车链条,擦干净后又装回去。后来他考上技校,一眼相中“钳工和车工”专业,“玩”起了各种机械。

家里人一度因为他上技校有些失望。潘阿锁却认为:“一技之长很重要,人生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颜色。”学完了机械理论与实操,他仍不满足,通过刻苦备考,高分考取了南京工程学院,圆了大学梦。

2008年,他入职上海爱登堡电梯集团。家离公司只有5分钟路程,下班后公司每有急事,他第一时间返岗。从整理仓库器械到为老师傅当助手,虽是加班,在他眼中却是最好的锻炼。一连5年,辛苦有了回报。“后来每逢公司启动大型电梯研发项目,第一个就想到我,多做一点总不会吃亏。”

凭着这份努力,潘阿锁渐渐在工作中闯出名堂,对自己也有了更高要求。他曾听“抓斗大王”包起帆的讲座,了解他从码头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的经历。“人人都能创新,始于足下发现问题”,包起帆的话一直萦绕在潘阿锁耳畔,他下定决心:要成为像包起帆一样的工人发明家。

“这行很苦很累,但总要有人去做”

潘阿锁一直想挑战更难的新产品研发。当时,大多数办公楼、商场的电梯速度都在3米每秒以下,高速电梯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,价格较高。经反复商讨,他在2009年成立了一个13人小组,潜心研发高速电梯。

楼层高度越高,电梯速度也得提起来。以往电梯由主机轮驱动,轮上的钢丝绳一头悬吊对重,另一头牵着电梯轿厢。随着轮子转动,电梯攀升,悬吊的钢丝绳越来越重。“要是能把钢丝绳重量补偿掉,电梯就能加速了。”讨论许久,没找到对策。一次骑自行车上班,他看到自行车前轮减震结构后突发奇想,试将这一技术移植到电梯补偿装置上,解决减震难题。

经测试,创新效果十分显著。潘阿锁与团队商讨后决定采纳。为了精益求精,他还调整了许多细节,比如将气压传动方式改为液压传动,获得更好的缓冲装置等。近八年里,设计稿改过上百次,测试试验不计其数,终于他和团队完成了10米每秒超高速和层间距可调节双层轿厢智能电梯两个项目的研发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省下900多万元引进费用。

“这行很苦很累,但总要有人去做。”潘阿锁说,“我从没想过放弃,试一试闯一闯,人生定会更精彩。”

作者:占悦

编辑:施薇

 
sdf
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
 
更多>同类故障问答
  • admin
    加关注0
  • 没有留下签名~~
推荐图文
推荐故障问答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用户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版权声明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赣ICP备2022008433号